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相城區生態休閑旅游觀光農業(2008-2010)
發布時間:
2024-12-20
來源:
作者:
相城區生態休閑旅游觀光農業(2008-2010)
產業發展規劃
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產業,促進新農村建設,根據《相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編制相城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2008-2010)產業發展規劃。
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
1、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規模
一是觀光農業初具規模?!笆濉逼陂g,相城區立足區位、資源優勢,探索農業發展新路,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堅持以農為本、強農興旅,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取得長足發展。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大小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園11個,規劃建設面積2萬余畝,2006年接待游客88萬人次,經營收入10128萬元,解決當地就業327人。
二是產業特色日趨明顯。近年來,相城區不斷壯大特種水產、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畜禽生態養殖四大農業主導產業,發揮產業優勢,彰顯農業特色,形成了以陽澄湖大閘蟹、渭塘珍珠、望亭蔬菜、生態園休閑觀光等為代表的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以萬畝生態農業示范園為主體,融休閑度假、生態觀光、生態餐飲、休閑垂釣、科技科普、休閑購物、鄉土民俗等于一體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三是載體建設加速推進。加快建設萬畝生態園、荷塘月色濕地公園、盛澤湖休閑旅游度假區,著力打造蘇州中心城區生態走廊和沿湖休閑觀光旅游帶。推進項目建設,渭塘酒家生態園店、阿慶嫂生態美食園、觀賞魚養殖基地、水相城垂釣俱樂部、蘇州花卉植物園、北橋鄉情苑、白蕩生態園等一批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相城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特色。
四是品牌建設得到加強。依托蘇州市“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品牌優勢,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態牌。通過成功舉辦陽澄湖大閘蟹美食節、中國珍珠(寶石)節、江南采珠游、陽澄湖農家樂等農業節慶活動,擴大中國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之鄉—陽澄湖鎮、中國淡水珍珠之鄉—渭塘鎮及萬畝生態農業示范園的影響力,打響相城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品牌。
五是環境建設不斷優化。切實改善交通出行環境,新建改建相城大道、蘇虞張公路、繞城高速、太陽路、澄陽路、鳳陽路等主干道59條,初步形成了六縱六橫兩聯的大交通格局。相繼開通了811路、89路、86路、3路、55路等公交線路,方便了市民出游。美化綠化城市環境,“十五”期間,先后投資14.4億元,新增綠地8.4萬畝,建成綠色長廊173條、各類公園62個,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4%,森林覆蓋率達19.3%,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3.9,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2、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主要模式
一是觀光農園:通過開放菜園、花圃等,讓游客入園摘果、摘菜、賞花,享受田園樂趣。區內的望聽信埂虞和蔬菜示范園、渭塘渭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元和朱涇怡城花卉基地、蘇州花木城等都屬于這種類型,不僅可以讓游客親自體驗采摘樂趣,更能達到休閑的效果。
二是休閑垂釣園:
三是現代農業示范園:
四是休閑度假村:
五是農業節慶:
相城區是一個新建區,基礎差、底子薄,且有水無山,缺乏資源優勢?!笆濉逼陂g,相城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從無到有,并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后勁,但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推進,農業發展相對滯后,困難和問題依然很多。一是生態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建設起步較晚,各種配套設施建設還未完全到位,規模效益還未完全顯現。二是生態休閑觀光農業重量級品牌不多,農業節慶項目不多,市場吸引力不夠,尚未形成凝聚人氣的休閑觀光農業體系。三是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資源相對松散,尚未“串珠成鏈”。四是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設施檔次、產業規模、人才隊伍、消費水平等同周邊地區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優勢資源
1、自然資源優勢:
2、農業資源優勢:
3、文化資源優勢:
4、區位資源優勢:
三、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1、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以資源為依托,以規劃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核心,以農民為主體,加快發展以“休閑度假、參與體驗、生態觀光”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大力實施農業服務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相城區建設成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設施一流、立足現代、特色鮮明、以人為本的特色生態區,把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培育成為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2、基本原則
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最大生命力在于體驗。為此,相城區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必須堅持以“綠色、休閑、參與、體驗”為基本特征,重點把握“三個度”、圍繞一個主題,即提高農業關聯度、農民參與度、市民滿意度,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堅持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實現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立意新、特色明、個性鮮,突出生產、生態、文化、科教、旅游、載體等多方面功能,建成具有相城特色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
一要突出生產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物質消費需求。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要以農業生產為本,以主導產業為核心,加速推廣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種養加工一體化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通過農業基礎設施、基本裝備等與休閑觀光功能的有機結合,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積極引進適合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品質優良的特色蔬菜品種、花卉和觀賞植物,引進先進的農業種植模式和栽培技術,提高科技含量,為市場生產和提供更多的名特優新農副產品。
二要突出生態功能,規劃和建設生態休閑度假區。將農業生產基地、產品消費市場、休閑觀光場所結合在一起,突出特有的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讓人感受到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樂趣,達到體驗生活、增長見識、陶冶情操的效果。以沿湖水系、濕地公園等為生長點,以“花城”建設和創建生態市建設為契機,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使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農業景觀和諧統一,形成獨具特色的、高品位的生態休閑度假勝地。
三要突出文化功能,開發和完善農業休閑觀光區。利用農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風,建立鄉村休閑特色農莊,體驗農家樂趣,充分享受農村濃郁的民俗風情,挖掘鄉土風情的文化積淀,串點連線,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假日農莊、特色農業節和鄉村游。
四要突出科教功能,完善和發展農業科技主題園區。以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載體,突出農業科技科普,展示傳統農業文化遺產,展現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拓展產品市場,延伸產業鏈,形成集生產、科研、休閑、觀賞、教育等于一體的現代精品農業觀光示范園。
五要突出旅游功能,加快建設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場所。開發旅游農業、休閑農業特別是鄉村游等農業旅游項目。通過先進現代技術的宣傳、示范、推廣,向人們展示現代農業的風采,讓游客體驗農耕和豐收的喜悅及淳厚的農家風情,采摘和垂釣的樂趣,品嘗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快樂及原汁原味的農家菜,在參觀游覽體驗中領略到生態農業的大自然情趣,得到回歸自然的放松,使游客達到休閑放松的目的。
六要突出載體功能,擴大和提升特色產業影響力。重點辦好中國珍珠寶石節、陽澄湖大閘蟹美食節等重大特色農業節慶活動。通過參加各級各類國際、國內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擴大影響力,提升知名度,做大做強農業節慶、節會推動經濟發展大文章。
3、發展目標
相城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以建設“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態休閑人居城”為目標,以農業文明和農村文化為主線,以農業景觀、生產活動、鄉風民俗為內容,以回歸自然、體驗農味、休閑觀光為特色,建成各景點相互協調、錯落有致,集觀光、休閑、科普、體驗、生產、購物于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90,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10年,旅游總人數突破2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0億元。
四、區域布局、發展重點及重點產業項目
1、區域布局
根據相城區的區位特點、農業資源分布、現實發展狀態和長遠發展目標,以主要水系及三角咀為依托,重點建設“兩區一帶”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格局。
一是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按照“綠色、生態、現代”的建設理念,以“綠色花園、湖光水色”為特點,高水平推進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建成集休閑觀光、科普教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示范區。
二是沿湖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區。依托陽澄湖、盛澤湖、春申湖、漕湖、珍珠湖等區內豐富的水資源優勢,開發環湖地區生態旅游,并同生態農業示范區建成“五湖一區”為主體的生態休閑游、水上特色游格局,突出休閑度假特色,發展湖區生態養殖、休閑垂釣、水上運動、濕地保護、農家樂,建成具有吳文化、水文化和田園風光特色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區。
三是三角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旅游帶。將生態農業示范園區、黃橋荷塘月色濕地公園與蘇州三角咀城市濕地公園“串珠成鏈”,打造集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蘇州中心城區生態走廊。
2、重點發展項目
一是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按照“四城”建設和為城市添翠、為相城添景、為市民添樂的新要求,在基本建成5000畝的基礎上,進一步園區完善布局規劃,加快建設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環境檔次,推進項目建設進程,規劃建設好蘇州花卉植物園二期工程,做大做強農業部定點市場即生態園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發節日黃金度假休閑旅游,逐步建成市民休閑、客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二是荷塘月色濕地公園建設項目。在基本完成首期150公頃基礎設施建設和荷花種植的基礎上,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搞好二期規劃,加快建成集荷花展示風情園、江南農舍休閑園、水生生態科普園、水上運動園以及美食購物園等五大功能區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區,建成國內最大的的荷花種源保護基地、中國最大的荷花觀光基地和世界荷花博物館。
三是環湖休閑旅游度假區建設項目。重點建設盛澤湖、漕湖休閑旅游度假區。分別以盛澤湖、漕湖為中心點,沿湖四周輻射性開發利用,建設沿湖景觀、濕地保護、旅游商服、休閑度假、水上活動基地等功能區域和特色休閑旅游項目,實行一次性總體規劃,項目分期滾動建設。
四是休閑旅游購物項目。重點建設中國珍珠寶石城服務產業集聚區,通過舉辦中國珍珠寶石節、江南采珠游等品牌活動,做大做強珍珠寶石休閑旅游購物這篇大文章。以中國珍珠寶石城、江蘇珍珠生產加工工業園區和珍珠湖特色旅游為三大主線,集養殖、加工、銷售、科研、旅游等一系列服務業項目于一體,在一期工程中國珍珠寶石城珍珠交易大樓、蘇州國際珍珠展覽交易中心、珍珠湖公園、珍珠長廊、育珠亭等建成開業的基礎上,加快二期工程珍珠(養殖)采珠湖、垂釣區、信息服務中心、蘇州珍珠寶石首飾國際交易中心等項目建設及三期工程珠寶加工工業園區、蘇州國際珠寶培訓設計中心、珍珠湖旅游綜合項目、綜合行政服務中心等項目規劃,進一步完善集聚區的功能,著力打造亞洲珠寶之都。
五是陽澄湖農家樂開發項目。利用陽澄湖豐富的旅游資源、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特色水產品,特別是聞名中外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有60多種魚類和幾十種水生可食用植物,以及圣堂寺、沈周墓、文昌閣等眾多人文資源,通過舉辦陽城湖大閘蟹美食節,開發陽澄湖農家樂和休閑度假游,做大做強陽澄湖特色產業。
五、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是農業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生態休閑觀光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納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使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要切實加強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建立并健全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加強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等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促進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
2、科學規劃,協調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規劃要與農業發展規劃、旅游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以及新農村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緊緊把握市場需求 ,結合農業發展實際和區域特點,依托資源優勢、文化特色和發展基礎,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合理產業布局,走出一條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永續利用有機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持續、協調發展之路。
3、以農為本,強農興旅。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既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傳統的旅游開發,它是生態農業建設的新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是旅游業拓展的新領域。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必須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特色”,把發展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放在首位,堅持“以農為本、強農興旅”的發展思路,重視耕地的保護,鼓勵通過科學合理開發低洼地、沉降地和廢棄魚塘,通過美化沿湖環境和挖掘農耕文化、民俗民風等來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
4、注重特色,開拓創新。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要牢固樹立“民俗文化就是資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項目開發要結合農業生產,引導農民參與,體現農村特色,挖掘民俗民風,突出休閑性,增強參與性,在傳承中開拓,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科學的定位、創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維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創立自己的特色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品牌。
5、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把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作為支農工作的重點,制定相應的優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政府扶持、業主為主、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通過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外商資本投資開發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積極創新融資機制,積極鼓勵農民以土地、資金入股等方式參與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建設,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
6、強化服務,加強宣傳。要重視培養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管理和經營人才,努力提高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要切實加大對生態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的宣傳、推介和營銷力度,注重培育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品牌,要利用政府網站、農業網站和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舉辦特色農業節慶活動,,提高人們的參與熱情,打響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品牌。
山合水易機構
網址:http://www.mlsmobileaccessories.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2號 -1號樓(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區內)
電話:400-650-6990 010-84098642
傳真:010-64152865 郵箱:info@shsee.org
2025-07-16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