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全文如下。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特制定本綱要。
2024-12-19
自然資源部發布《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2019》,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再不怕大棚房困擾了
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2019版)》,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取得土地要素。鄉村振興離不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養老、農產品加工等鄉村產業的發展與帶動,而發展鄉村產業,核心問題就是用地支持。該工具包從根本上明確了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鄉村產業的用地規范,避免鄉村產業受到土地問題、大棚房問題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學習:
2024-12-19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2019年版)》(簡稱2019年版《指引》)。這個最新版產業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有哪些新的特點?將給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執行用地政策帶來哪些便利?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2024-12-19
中共中央 國務院公布《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全文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現提出如下意見。
2024-12-19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提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加強協調性,強化規劃權威,改進規劃審批,健全用途管制,監督規劃實施,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其實在此之前,尋求各項規劃統一、銜接及分級管理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就屢屢在中央文件中被重點提及。關于如何推進多規融合,實現“多規合一”,也是眾多專家討論的焦點。
2024-12-19
為推進文化和旅游規劃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充分發揮規劃在文化和旅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實際,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文化和旅游規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于近日印發實施。 據了解,制定出臺《辦法》,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部規劃管理、健全規劃工作機制、加強對地方文化和旅游規劃工作有效指導的必然要求。《辦法》旨在推進文化和旅游規劃體系有機融合,更好實現統一、規范、有序的工作目標。
2024-12-19
三農是指農村,農業和農民。國家每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涉及三農地區。2018年國家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與農村有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2019年新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顯示了國家對農業發展的一貫支持。特別是在補貼方面,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年度補貼幾乎沒有減少。2019年最新三農政策補貼扶持項目有哪些?山合水易旅游規劃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
2024-12-19
剛剛出臺 |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
我國經過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但仍然存在重疊設置、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權責不明、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為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 《意見》分別提出了2020年、2025、2035年的目標。到2020年,提出國家公園及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體布局和發展規劃,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到2025年,健全國家公園體制,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
2024-12-19